2017年,雨花区食品安全工作落实落细,食品安全氛围稳定向好,全区食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,人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不断增强。
落实重点实事项目
高标准建成13个基层食药监所快检室,农贸市场、生鲜超市快检室30所,学校食堂快检点76处。开展“你建议,我抽检”活动,实现“小窗口”撬动“大监管”的倍增效应。全年共完成检验检测12096批次,合格11995批次,合格率达99.16%。为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测,今年我区还委托第三方检验检测公司对农贸市场、大中型生鲜超市食用农产品抽检4万批次。
全面推进餐饮单位“明厨亮灶”工程, “视频厨房”建设和“透明厨房”改造基本完成。加快推进生鲜食品冷链销售建设,建成豆制品米粉湿面等生鲜食品冷链销售门店60家、豆制品集中生产基地1个。大力实施“产销对接”,促成红星农副产品市场与51家食用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实现对接。加快推进示范创建工程,将示范社区菜店和示范米粉(面)店建设纳入社区提质提档重要项目,打造了万科鲜开心“人民满意”农贸市场,家润多朝阳店 “国家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”,鸿铭示范商业街、五江天街等 “食品安全示范街”和“绿色环保餐饮示范街”成效初显,砂子塘小学、黎郡新宇小学、雅礼雨花中学、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、航空学校等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示范路段雏形初现。
强力开展专项整治
今年以来,雨花区多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文明创建与食安创建“双创”行动、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“护苗行动”、网络食品“清网行动”、保健食品“护老行动”,豆制品米粉湿面、肉及肉制品、畜禽水产品等十大专项整治,以及小餐饮、夜宵摊点的集中整顿。全年共出动人员2.8万人次,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约3万余家,关停取缔“黑窝点”60余处,培训责任主体10万余人次,及时排查整改了安全隐患,有效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。
严厉打击违法行为
以“零容忍”的态度,突显最严格的监管和最严厉的处罚。建立公安、食安、农安“三安联动”机制,加大对违规使用高毒剧毒农药、滥用抗生素激素、制售有毒有害食品、非法屠宰、制售走私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。全年共查办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74起,移送司法机关案件11起,罚没总额近150万元,形成了打假治劣的强大威慑。
深入推进改革创新
创新开展“三同三进”活动。联合湖南红星盛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“三同三进”系列活动,建成13个社区(村)宣教基地,通过知识讲座、趣味竞赛、有奖问答、文艺演出、现场体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把食品安全知识和安全食品送到居民家中。
推行社区“红黑榜”制度。以社区(村)居委会为单位,对辖区涉食企业进行整体评估,每季度定期发布食品安全红黑榜。目前,食品安全“红黑榜”覆盖了全区169个社区(村),有力增强了企业的诚信意识和自律意识,提升了基层参与食安创建的积极性,凸显了基层治理成效。
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。在红星大市场、高桥大市场试点,初步建立起职业化检查员队伍,明确了首批114名初级和中级职业检查员,协助承担日常监管、飞行检查、交叉互查等任务,为落实要求严格、操作性强的食品安全检查制度,加强前端治理和风险防控奠定了基础。
积极构建社会共治
强化企业主体责任。成立区食药监局红星大市场、高桥大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,常驻红星、高桥市场进行食品安全监管,有效延伸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触角。加大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,开展了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比武、“护苗杯”学校食品安全培训及厨艺比赛,增强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。建立法人代表约谈制度,目前与3万余家企业签订了责任状,有效督促企业落实良好行为规范。
构建多元宣传格局。利用“3.15”“3.31”、食品安全宣传周、食品安全新闻发布会等,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常识,组织开展宣传活动。围绕“提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”的目标,先后投入300余万元,在居民小区、农贸市场、大型商超、餐饮门店、学校幼儿园、建筑工地等全覆盖宣传食安创建信息。
探索诚信体系建设。初步建立起全区食品监管信用信息数据库,健全食品安全诚信档案,筹备成立“食品药品安全诚信联盟”,加强对守信主体的奖励激励和对失信主体的联合惩戒。
开展行政执法和廉政回访。发挥行风政风义务监督员和特约人员的作用,对辖区内食品药品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回访,定期搜集建议和反馈意见,进一步促进行风政风的好转,提高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社会认可度。进一步畅通行风热线、网络问政平台、12331热线等多种投诉举报渠道,及时回应群众关切,落实举报奖励制度。
|